-
这些“梗”源自中国各地的历史人物与地名结合的幽默说法,它们通过网络传播,逐渐形成了网络流行语。
1. "石家庄赵子龙": 这个梗起源于赵子龙,即赵云,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。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,而“子龙”是赵云的字。这个梗可能是因为石家庄的方言听起来像是在说“赵子龙”,于是网友就将石家庄与赵子龙联系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幽默的说法。
2. "驻马店袁绍":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,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。驻马店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。这个梗可能是因为驻马店的方言听起来像是在说“袁绍”,或者是由于驻马店与袁绍的历史背景有关,因此网友们将其与袁绍联系起来,形成了一个幽默的说法。
3. "枣庄兰陵王": 兰陵王是北齐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,因其勇猛善战而闻名。枣庄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,而“兰陵”是兰陵王封地的名称。这个梗可能是因为枣庄的方言听起来像是在说“兰陵王”,或者是由于枣庄与兰陵王的历史背景有关,因此网友们将其与兰陵王联系起来,形成了一个幽默的说法。
这些梗的形成反映了网络文化的创造性和幽默感,它们通过网络传播举报 -
石家庄赵子龙,驻马店袁绍对应的不应该是枣庄王高长恭,而应该是枣庄诸葛亮,或者枣庄王朗吧,亳州曹操,北京张翼德,杭州孙坚,绥德吕布,只有刘备的老家到现在还是叫涿州,没有变化。不过石家庄在汉末的时候,还是叫常山,驻马店还叫汝南,枣庄还叫琅琊。而且,这些名字和古代的名字不一定能完全对应的上,因为行政区划不仅是经常改名字,更是经常回调整辖区范围。
比如曹操的老家是谯,但是谯原本是县,属于沛国管辖,所以曹操当时自称一般都是沛国樵人,就是这个意思。曹操称魏王以后,才又调整了行政区划,单独设置了谯郡。比如后来的桓温,就是谯国龙亢人。
汉朝的郡和国是同级,都是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级别。比如张翼德自称燕人,就是因为燕在汉朝也是封建王国。刘备后来曾任平原相,三国演义给弄成了县令,其实是错误的,因为平原也是封建王国,平原相等于是厅局级干部,不是县处级。郡县制所说的郡,在汉朝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单位,也就是今天的省的级别。虽然当时已经有了刺史部,也就是州,但是这个属于监察区,不属于常设的行政区划单位。所以,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,也就是说我是河北人的意思,汝南袁绍也就是今天说的河南袁绍。
当然,因为历史上的行政区划调整非常频繁,所以原来的很多情况就变了。比如曹操的档案和身份证上肯定要写籍贯是沛国谯人,但是沛县现在隶属于江苏徐州,而谯县已经是隶属于天的安徽亳州了。所以,曹操等于从江苏徐州人,变成了今天的安徽亳州人。
与此类似的还有吕布。吕布的籍贯是五原,五原在汉朝也是郡,但是五原对应的地名再今天的鄂尔多斯,而吕布出生的县是在今天的陕北榆林下属的绥德。也就是说,在汉朝的时候,吕布还是个内蒙人,但是今天就是陕西人了。此外,籍贯这个标准写法实际上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变化,也就是精确到一级行政区下面的县。比如曹操的档案上在汉朝要写沛国樵人,而在今天就要写安徽亳州,诸葛亮的籍贯也是要写山东枣庄。颍川司马懿当时的档案要写河内温县,而今天要写河南焦作。
当然,刘备有些变化。他原本是燕国涿县人,也就是北京人,虽然说是河北郊区,那也是北京户口,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考的。现在就不行了,成了河北人,进北京也要办进京证的,子女就只能在河北参加高考了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