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传奇,山东独缺文明之光,六国古地徐州旁的强悍枣庄历史揭秘

枣庄 更新于:2025-05-30 03:15
  • 日出东疆2
    枣庄这么厉害,为啥是山东唯一一个没评上文明城市的?强悍的枣庄历史

    六国之地曰徐州。吴.越.楚.燕.齐.晋.秦全部起源于枣庄市(古徐州)。枣庄市“柤(俎)国”考。 枣庄市“柤(俎)国”考略,吴国的前身。 一、铭文上的俎国(吴国) 俎国的历史恐怕只有深埋地下的青铜器知道。出土商末的俎子鼎、西周的俎侯夨簋和齐俎姬簋,见证了俎国的事实存在。郭沫若先生早在30年代就说:“其在金文,则有《俎子鼎》、《俎女彝》、《俎生卣》,则此字(案:指“俎”字)又为国族之名号。”(郭沫若:《大丰簋韵读》,见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》第33页) 俎子鼎即戍甬鼎,铭云:“亚见。丁卯王令俎子合(会)西方于省。唯反(返),王赏戍甬贝一朋,用乍(作)父乙鬻。”(《三代吉金文存》,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)。戍甬是俎国国君的名字。由“王令俎子”知,商末,俎国为子爵。由“会西方于省”知,俎国应在东方。 俎侯夨簋铭云“唯四月辰才(在)丁未,(王)省武王、成王伐商图,诞省东或(国)图。王卜于俎:入土南卿。王令虞侯夨曰:‘迁侯于俎。’……易(锡)才(在)俎王人(十)又七生(姓),易奠七白(伯),厥庐(千)又五十夫,易(锡)俎庶人六百又六夫。俎侯夨扬王休,乍(作)虞公父丁尊彝”。由“(王)省武王、成王伐商图,诞省东或(国)图”知,俎国为周公东征所亡之东方邦国。由“王卜于俎:入土南卿”知,俎国灭亡后,其国土被赐给其南面的另一个邦国。由“王令虞侯夨曰:‘迁侯于俎’”知,俎国灭亡后,虞国迁都于此。由“易(锡)才(在)俎王人(十)又七生(姓)”知,俎国本是殷商王族。由“俎侯夨扬王休,乍(作)虞公父丁尊彝”知,虞侯夨迁都俎后,即改国号为俎。通读全文可知,俎国本属商王族,周公东征后,周康王以之别封虞侯夨,称俎侯。 齐俎姬簋铭云“齐俎姬乍(作)宝”。齐俎姬应是嫁于齐国的俎国之女,西周时代的俎国当为姬姓。其他类似齐俎姬簋的西周器物还有很多。稣甫人盘表明,俎国曾嫁女于己姓的苏国。俎妫壶、俎任壶表明,俎国亦曾娶于妫姓、妊姓之国。 通过一系列的铭文解读,我们可知:俎国本属商王朝分封在东方的王族,子爵,周康王以其地迁封虞侯夨,复称俎国,姬姓,侯爵。“虞”、“吴”相通,俎国应该就是后来频现于史书的吴国。俎国不见诸春秋以来的简牍史册,吴国亦不见诸西周时代的铭文,恐非偶然,而是因为二者系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。 二、史书上的柤国 尽管史书未直接提及“俎国”,但历史仍留下了蛛丝马迹。首先是与“俎”通假之地名“柤”。春秋时代的柤即便不再是吴国的国都,也应当是其北方重镇,故《左传》载有晋悼公率诸侯会吴王寿梦于柤而伐偪阳事。对此,杜预注曰“吴子在柤,晋以诸侯往会之,故曰会吴”。又“哀公六年,(鲁)叔还会吴于柤”,亦可为证。 柤水的源头在柤地,当今薛城区建陵故城一带。明于慎行著《兖州府志?山水志》云:“(彭河)一名中心沟,在县东南五十里巨梁桥下,源出白茅山之玉华泉。”复云:“(白茅山)在县西十五里,后有玉华泉,由建陵城东南流入新河。”此彭河即《水经·沭水注》中所说的柤水,上游是玉华泉,今称周营大沙河,中下游是京杭大运河巨梁桥以下河段。 》2009-10-18侯庆艳《在历史文化研究中认识文物的价值》语)。这个诸侯国,便是笔者推测之柤(俎)国。 柤(俎)国的都城,应该就是位于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的阴平故城。“阴平,传说殷朝纣王分封嫡亲于此,殷与阴同音,阴是殷演化而来。”(《峄城区志》第497页)。阴平故城紧邻柤水(周营大沙河),而俎国又是殷商王族,两者正合。“殷”是周人对商人的称呼,大概吴国迁都于俎后,为了威慑治下的前朝王人,故又称俎为“殷平”,意为殷王朝已经被平定。或者是表达吴国治下的殷人太平安乐的意思。 殷商时代,纣王别封王族为俎国,与楚国为邻。商末,泰伯、仲雍奔楚,被拥为王,建立虞(吴)国,其地约当台儿庄区东部一带。周公东征,虞侯夨从征伐楚,驱诸郯(今郯城),即令簋铭文所谓:“九月既死霸丁丑,乍(作)册夨令从王伐楚伯,才(在)炎”。夨因功被周康王迁封于俎。由此可以推断,楚国南迁之前,大约在今邳州市北部一带。 西周末年,俎灭邗(在今扬州)而都之,国号亦别称为“邗”。邗王寿梦与中原通,恢复国号为“吴”。俎之旧名遂弃,后讹为柤。前473年越灭吴,柤地属越。次年越让泗上地予鲁,柤乃归之。前382年,楚攻鲁,并俎及次室(故鄫国地)。前319年,楚怀王任屈原为司徒,东使齐国。前312年再使齐国。其间,改次室邑为兰陵县,柤地属之。因周围高地上开满兰花,又是王者之地,故名兰陵(今枣庄市)。

    imgarr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